閩清新聞網(wǎng)訊? 閩清有三寶,糟菜,、粉干,、橄欖。前兩者非烹煮不可品嘗,,而橄欖卻是其中的例外,。
橄欖長在枝頭,只要時節(jié)一到,,成熟之后枝頭隨手一擷便可咀嚼,,紛紛青子落紅鹽,,正味森森苦且嚴,初嘗者不甚適應(yīng),,一口咬下大多蹙眉咧嘴,,甚至未來得及細嚼就慌忙吐出,再邀也是連連擺手,。
回想起,,自己第一次吃橄欖的時候,也是這般狼狽,,不覺發(fā)笑,。許是心境的浮躁,尚不能摒除雜念,,昨夜西風凋碧樹,,初嘗只有酸澀,或待來日獨上高樓,,有了望盡天涯路的方向,,才能達到胸中豁達,慢慢地將橄欖放入口中,,任憑其原本的滋味在唇舌之間綻放,,感受酸澀之后的甘甜,回味屬于自然間的原本,,方可品出其中滋味,。
在閩清當?shù)兀蠹覍㈤蠙斓挠猛景l(fā)揮到了極致,,珍之如飴,,或鮮食或腌制,或配茶,,或入饌,,不一而足。比如說:在閩清有一種生食橄欖的特色做法,,將新鮮的橄欖洗凈晾干后裝盤,,加入少許食鹽去除苦味,濾出苦汁,,用刀背輕拍,,加入白糖和蜂蜜,腌制兩小時,,再冷凍半日,,取出后低溫冷藏,冰融即食,炎炎夏日來上這么一份小食,,清涼爽口,,唇頰生津,暑氣全消,。
佐以配茶,,一口酸兩口澀,三口四口慢慢品,,待得回甘,,已和茶的正味融為一體,別有風味,;又或者是腌制橄欖,,咸香宜口;除此之外,,橄欖也可入菜,,將橄欖與肉骨煲湯入饌,清甜解膩,,回味無窮,。
漸漸的,隨著與橄欖接觸越發(fā)頻密,,再品,,那酸澀之后的脆爽、清冽,,便在舌尖蔓延,,酸苦不相入,初爭久方和,,不再懼而遠之,,想古今中外,攀珠峰,,登九天,,下遠洋,行萬里,,多少人衣帶漸寬,,破釜沉舟,落得形容憔悴,,終而不悔,,正如這方寸之間的小小橄欖,品酌后滋味萬千,,何嘗不是心境的變幻。
橄欖青青,是自然孕育的結(jié)晶,;是綻放口腔的百般人生,;更是懸掛枝頭的希望;亦是一方水土養(yǎng)育一方人的聲音,;每品一次橄欖,,便體驗一次酸澀之后的回甘無限,更接壤內(nèi)心深處鄉(xiāng)愁的指引,。
品味橄欖與品味人生亦有共通之處,。從拋卻,到掙扎,,轉(zhuǎn)不舍,,又拾起,千回百轉(zhuǎn),,終是與橄欖的微甘相遇,,正如人們對信仰的追尋,眾里尋他千百度,,篳路藍縷,,櫛風沐雨,多少個不眠之夜,,焚膏繼晷,,前赴后繼,穿過百年時空再相逢,,驀然回首,,燈火闌珊處,一切都已塵埃落定,。
郁郁蔥蔥的枝葉,,青青綠綠的果實,酸甜回甘的味蕾體驗,,是橄欖獨一無二的印記,,是尋找“同道之人”的信號釋放,亦是在蕓蕓眾生之中孕育出自我標記,,不予附加,,不予言語,不予爭搶,,便只是寧靜自若,,等待四季的更替。
作者:葉嘉麗
特別聲明:因篇幅有限,,本篇文章略有刪減,。(記者 吳龍義吳玉晶、鄭新潤/供圖)
- 植樹共攜手 同筑綠色夢(2024-04-15 08:59:22)
- 雄江梅洋村:走出致富新路徑!“特色產(chǎn)業(yè)”助推鄉(xiāng)村振興(2024-04-15 08:16:43)
- 閩清縣將開展全縣春季統(tǒng)一集中滅鼠活動(2024-04-15 08:10:02)
- 好味閩清 | 東橋篇:藏在山間的家常美味(2024-04-15 08:06:40)
- 春來萬物長,,田間春播忙~(2024-04-13 19:11:21)
- 鄉(xiāng)親共慶三月三,,下祝前洋戲連臺!(2024-04-13 19:07:30)